最近AI编程太火爆了,国外有个编程工具叫Cursor,非常的自动化和智能化,对于编程这件事来说,只要你有好的想法,它基本上都能帮你实现,所以很多人都在使用Cursor编程。
但Cursor这个工具不是国内人士或者是国内的公司研发的,所以虽然官方提供了免费的额度,但对咱们来说是远不够用,很多人还是选择付费。 按月付费一个月要20美刀,换算成人民币,也要150左右了,更何况大部分人还没有支付美刀的能力呢,就拿我自己来说,还不知道怎么申请美刀支付呢。 这个问题我也会好好研究一下,后面如果研究出来一些道道了,再详细和大家聊一下。 再者说,就算能致富,对咱普通老百姓来说,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付费的话不是很划算。
价格不菲,我也懒得去支付了。根据网友的推荐,就去找了淘宝卖家,也买到了账号,结果对方告诉我必须要用谷歌登录,而且没办法换成不用谷歌登录的。 我对翻墙上外国网站没啥兴趣,也没去研究,不知道有些什么VPN软件比较便捷的方式可以翻墙,也不知道VPN软件是否要收费,所以稳妥起见,最终还是选择了退款,商家还是挺良心的,直接就给退了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换了个思路: 用我没用过的邮箱来获取免费的额度
这个办法最终还是可行的,不过我在中途遇到了几个问题
-
我切换了账号,还是提示我额度不够
-
通过修改参数,可以使用了,但是提示 Conversation Too Long
下面介绍一下我的解决办法,或许你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重新获得免费额度。
问题1的解决办法
这个问题是由于绑定了机器码,检测到机器码使用的tokens超过了限制额度,导致一直会提示要升级到专业版,或者是商业版。所以咱们需要修改响应的参数,那具体怎么做呢?
第一步,要找到配置文件所在位置
不同的操作系统,对应的路径不同,根据你的操作系统找到相应的路径:
Windows:
%APPDATA%\Roaming\Cursor\User\globalStorage\storage.json
MacOS:
~/Library/Application
Support/Cursor/User/globalStorage/storage.json
Linux:
~/.config/Cursor/User/globalStorage/storage.json
我这里是windows操作系统,具体路径为
C:\Users\41839\AppData\Roaming\Cursor\User\globalStorage\storage.json
第二步,确保你有编辑
Windows:
右键点击文件,选择“属性”,如果默认勾选了只读权限的话,要取消勾选“只读”选项。 如果没有勾选,则可以忽略这步,我这里就是没有勾选的情况
MacOS/Linux:
在终端中输入
chmod 666 storage.json
使文件可写
第三步,修改内容
我这边打开文档,内容是这样的
{
"userDataProfilesMigration": true,
"profileAssociations": {
"workspaces": {
"file:///c%3A/Users/41839/Downloads/K179": "__default__profile__",
"file:///e%3A/work/code/php": "__default__profile__",
"file:///e%3A/work/code/aipro": "__default__profile__"
},
"emptyWindows": {}
},
"profileAssociationsMigration": true,
"telemetry.macMachineId": "314f59f258c50f6f5b55401fa7c5acdd61e76cc3701a45b603fce49bba21859a",
"telemetry.sqmId": "{AD9E5150-CF91-4BC6-8831-A94C731394A4}",
"telemetry.machineId": "692da66a68ea9535502133e1676bbd38f0cb67fefa2a01bf5ab72c5fce4e3e41",
"telemetry.devDeviceId": "4dd610e8-294a-43d7-9a2a-c5a2e673c78a",
"backupWorkspaces": {
"workspaces": [],
"folders": [
{
"folderUri": "file:///e%3A/work/code/aipro"
}
],
"emptyWindows": []
},
"windowControlHeight": 35,
"theme": "vs-dark",
"themeBackground": "#181818",
"windowSplash": {
"zoomLevel": 0,
"baseTheme": "vs-dark",
"colorInfo": {
"foreground": "#d6d6dd",
"background": "#181818",
"editorBackground": "#181818",
"titleBarBackground": "#181818",
"activityBarBackground": "#181818",
"sideBarBackground": "#181818",
"statusBarBackground": "#181818",
"statusBarNoFolderBackground": "#181818"
},
"layoutInfo": {
"sideBarSide": "left",
"editorPartMinWidth": 220,
"titleBarHeight": 35,
"activityBarWidth": 0,
"sideBarWidth": 256,
"statusBarHeight": 22,
"windowBorder": false
}
},
"windowsState": {
"lastActiveWindow": {
"folder": "file:///e%3A/work/code/aipro",
"backupPath": "C:\\Users\\41839\\AppData\\Roaming\\Cursor\\Backups\\894cda2de6ecf1166bc7e3a5b768ad70",
"uiState": {
"mode": 1,
"x": 216,
"y": 61,
"width": 1024,
"height": 768
}
},
"openedWindows": []
}
}
我们要改的是三个参数:
telemetry.macMachineId
telemetry.machineId
telemetry.devDeviceId
那改成什么值呢?
telemetry.macMachineId和telemetry.machineId需要保证是64位16进制的字符串。
telemetry.devDeviceId 需要确保是UUID格式的字符串
看不懂具体是啥意思也没关系。 咱们在改的时候注意两点即可
-
保持字符串的原来的长度不变(即64位)
-
保证两个字符值的范围在[00,ff]之间,不超过这个范围即可(16进制)
而UUID的修改,则只需要满足长度不变,不去改字符串中的短横线,把一些字母和数字,做一些调整和修改(不能出现特殊的字符)
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改,可以参考我的, 我的修改如下(建议不要改成一摸一样的,换几个数字和字母):
"telemetry.macMachineId": "391f59f278c50f6f5b96401fa7c7acdd31e18cc3701a63b603fce49bba22651a",
"telemetry.machineId": "637da66a68ea9231802133e1573bbd36f0cb76fefa2a81bf5ab51c5fce8e2f82",
"telemetry.devDeviceId": "732e4567-e32b-25d3-a131-427814174438",
这个改完以后,重启Cursor 编辑器。如果没啥问题,应该是可以用了。
如果原来的文件权限是只读,那么请记得把权限改回去,避免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文件被重写,使得程序无法正常使用。
修改权限的方法
Windows: 再次访问文件属性,并重新勾选“只读”。
MacOS/Linux: 终端中输入
chmod 444 storage.json
。
参考链接:
https://blog.csdn.net/u012842807/article/details/144903350
在实际过程中,我还遇到了问题2,再来看看问题2的解决方法
问题2的解决办法
当我重启完Cursor 一直提示我 Conversation Too Long ,出现了这个提示,我感觉离成功更进一步了,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
先看看这句话的意思
Conversation Too Long 翻译成为中文,意思是: 对话太长
于是我就想,是不是之前对话内容太多了导致的问题呢,再来观察这个界面的右上角,有个+号,放上去的时候,提示有“新建”的字样,于是我就试着点了一下
然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对话界面,我再尝试一下,输入了个“冒泡”,看看是否可以用了
最终确实可以用了,它自动帮我生成了个冒泡算法,还在下面进行了详细的算法解说。 至此 Cursor也恢复可用了。
后面还会进一步使用Cursor来开发一些功能,相关的经验也会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大家,敬请各位期待! 同时大家有什么想法也欢迎来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!
后续我还会分享更多的知识,点个“
在看
”,分享给更多爱学习的小伙伴们!